铸钢闸阀常见缺陷的补焊方法
发布时间:
2021-12-13
铸钢闸阀广泛应用于工业管道的压力阀。但由于铸件尺寸、壁厚、原材料、施工操作等各种限制,会出现砂眼、气孔、裂纹、缩孔、缩孔、夹渣等铸造缺陷。因此,合理可靠的补焊技术成为阀门制造商的一贯追求。
铸钢闸阀广泛应用于工业管道的压力阀。但由于铸件尺寸、壁厚、原材料、施工操作等各种限制,会出现砂眼、气孔、裂纹、缩孔、缩孔、夹渣等铸造缺陷。因此,合理可靠的补焊技术成为阀门制造商的一贯追求。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铸钢闸阀常见缺陷的补焊方法。
1、铸钢闸阀缺陷分类判断
在生产实践中,对于一些铸造缺陷,如穿透裂纹、穿透缺陷(底部穿透)、蜂窝气孔、夹砂夹渣等无法清除的缺陷,面积超过65c cm2的缩孔,以及双方约定无法修复的其他重大缺陷,不允许补焊。产品分拣过程中的判断和分离。
2.铸钢闸阀缺陷修复处理
在工厂,标准工艺是用碳弧气刨吹掉铸件缺陷结构,然后用便携式角磨机打磨缺陷部位,直至露出金属光泽。但在生产实践中,更常见的是用碳钢焊条直接填充缺陷,用角磨机打磨金属光泽。
对于补焊面积过大的低合金钢铸件和碳钢铸件,应选择背风部分或覆盖挡风板,以避免快速冷却造成裂纹。如果修复一个叠层,补焊后应立即清除残渣,并沿缺陷中心向外均匀锤击,以减小补焊应力。如果是分几层进行补焊(一般3 ~ 4 mm为一个补焊层),每层补焊后应及时清除残余物和锤击补焊区域。
补焊前,应先检查被覆盖的焊条是否预热。一般情况下,被覆电极应在150 ~ 250下干燥1小时。预热后的覆盖电极应放在培养箱中,以便随时使用。被覆电极反复预热3次。如果被覆盖电极表面的涂层脱落、开裂和生锈,则不应使用。
对于压铸零件,如阀门外壳,试压、渗水后,同一零件一般只允许补焊一次,补焊不能重复,因为重复补焊会造成钢中晶粒粗大,影响铸件的承压性能,除非铸件焊后可以再次热处理。同一部位无压力的其他补焊一般不超过3次。对于同一零件已修复两次以上的碳钢铸件,焊后应进行应力消除处理。
有水压泄漏的铸件应进行应力消除或全重加热处理,但事实上,在精加工过程中经常发现许多缺陷,除了铸坯可以全重加热外,不能再进行全热处理。因此,在生产实践中,通常由有压力容器焊接证书的有经验的焊工在现场有效解决。
精整后发现的缺陷补焊后,不再可能进行整体消除应力回火处理,一般可采用氧-乙炔火焰局部加热回火法消除应力。应力消除处理后,立即用绝缘板覆盖缺陷。对于铸钢阀尺寸上的缺陷,在补焊过程中,该尺寸的内腔也应填充隔热材料,以减缓冷却。3.铸件的无损检测
对于铸钢闸阀的重缺陷和重要补焊,应采用磁粉探伤检查补焊,以检查铸件的相同质量标准。如果有水压试验的要求,所有铸件应通过相同标准的射线照相检查进行检查。总之,对于重缺陷和重要补焊,必须进行有效的无损检测后才能使用。
虽然补焊区通过了无损检测,但如果需要机加工,还需要再次检查补焊区硬度,这也是对应力消除处理效果的检查。如果回火温度不够或时间不够,补焊区地区沉积的金属强度高,塑性差,加工时焊接区域较硬,容易导致刀具开裂。母材和熔敷金属的性能不一致,容易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和明显的补焊过渡界面痕迹。因此,需要通过硬度值来识别和检测补焊区场。用手提砂轮机轻轻打磨补焊区区域,用手提布氏硬度计锤打三个点,比较补焊区和铸钢件的硬度值。如果两个区域的硬度值相近,氧-乙炔回火基本成功。如果补焊区硬度值比铸钢件的硬度大20以上,建议返工,直到硬度接近母材。承压铸钢件热处理后的硬度一般设计为160 ~ 200 HB。硬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加工操作。如果补焊区硬度过高,其塑性会降低,从而降低阀套的安全性能。
相关新闻
产品中心: